昨日的现场气氛活跃,首先是专家权威解读雾霾,而政协委员就设定议题唇枪舌剑、献言献策,市民可直接参与到政协议事,并进行提问点赞。
报告认为,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2017年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和具体治理路径,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区已经或将相继研究制定和公布有关实施细则,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为重点,各区域内产业结构及布局将加快调整,落后及过剩产能将加快淘汰,产业准入条件将更为严格,这些政策将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和效益,降低产值电能消费强度。其次是,加快在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居民生活等主要领域实施电能替代工程。
在工业和民用领域推广以电代煤,降低散烧煤应用范围,提高煤炭转化为电力的比重。四是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促进节能减排,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发电权交易,研究火电氮氧化物排污权交易。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发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核准开工一批核电项目,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开发以及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通过特高压等通道向东中部负荷中心输电、提高东中部接受外输电比例,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质量的结构性改善其中15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为严重污染。与22日同比,PM2.5浓度略有上升,PM10浓度基本持平。
其中,安阳市为区域内空气污染最重城市,AQI值为358,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丹东、哈尔滨、沈阳等6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去年9月1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张工还具体介绍说:交叉执法已经是极其具体的措施,就是可能会组织联合到天津、山东等地区进行检查,检查的面积很大,同时在一些重点的排污项目上,要探讨环评的联动性,并进行信息的采集汇总。大气污染治理,要带动区域联动的发展,也要深入推动区域合作,联防联控来推动治污。京津冀等六省市联合治理大气污染将动真格核雾染这个提法到底靠不靠谱?雾霾到底会对公众健康造成什么影响?15日晚,新华网邀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陈晓秋做客新华访谈,为网友讲解如何正确看待雾霾与健康。
但是就像陈总说的那个意思,关键是看我们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的程度,你到没到这个程度,影响到底是多大,这个很难说。但是对于生殖生育系统因为涉及到第二代,需要观察更长时间,是否会对生育生殖功能造成影响短期内恐怕不会那么明显地显现出来。
[主持人]那其他的疾病呢?[潘小川]应该说严重的大气污染确实是对健康有危害的,这些年我们也都做了一些研究了,像北京等国内一些城市坦率地讲现在的空气质量水平,或者说是空气污染的水平,客观上说确实已经对我们人群的健康产生一些影响了,我们原来也发布过一些科研的结果,确实是产生一些超额的死亡率,就是由于PM2.5的污染,确实造成了更多的人的死亡,还有一些像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都会增加,你刚才提到,我们最近也是有一些研究发现人的一些生殖、生育的功能也会由于大气污染造成一些损伤,这也有一定严重的证据。我想说的是大气污染肯定是肺癌的一个致病因子,可以这么说,但是具体到某些人群并不是每天接触这么严重的大气污染的时候,也并不是说就一定会得肺癌了,风险并不是有那么大,公众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潘小川]现在真正的比较系统的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目前还没有对生殖系统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原来研究的就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确实能够造成影响,造成超额死亡。[主持人]前段时间,关于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是网友讨论的热点。
其实具体细地讲就是大气颗粒物,也就是所谓的PM2.5,是一种确认的人类致癌物,就是这么提的,应该说这是一个得到专家公认的了,那里面确实有很多详细的科学数据来证实,我想这一点也是可以的,是没问题的。而近期网络流传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核雾染这个新词引发公众高度关注与热议。关于雾霾对人体造成影响的说法很多,雾霾与肺癌的关系、雾霾是否会影响生殖健康等说法都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现在科学研究方面,到底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会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潘小川]大概是上个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里昂的会上,已经把大气污染确认定为致癌物,这也得到了专家的公认。所以我觉得公众也没有必要觉得因为这个就怎么恐慌了,实际上我们每天接触的空气里面都有致癌物,肯定每天都得有,也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得致癌,也并没有到那个程度呢。
2013年《中国气候公报》1月14日公布,2013年的霾天创52年来最多王迎春表示,首先,由于设备仪器和技术方法的不同,各部门对大气污染的检测数据都不能统一,比如本市2012年年均pm2.5浓度值,环保、气象、大学、科学院得出的浓度数据都不尽相同,监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具体的措施,比如从国家层面设立专家委员会,建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研发基金,还有就是整合目前环保、气象、研究院所和高校等研发力量,避免各自为政的现状,形成合力。人工消除雾霾的工作,已经在大气污染的背景下进入了市气象现代化工作的议程中。
最后,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技术,缺乏持续、系统、深入的研发。大气治污,部门联动是王迎春在去年政协会议上就提出的建议。在过去的一年中,她表示市气象局已经和市环保局建立了会商机制,双方联系更加紧密。昨日,市气象局副局长王迎春确认了这一消息。目前或许会在极为特殊的局地雾霾的情况下,对能见度做一些试验,但采取人工方式缓解大范围雾霾的可能性很小。去年11月,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曾指出,2015年全国各地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能够采取可行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
针对这些问题,她建议建立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科研合作和协作机制。其次,对于区域性复合型污染形成的机理、迁移规律仍然不清楚,污染源来自何方、迁移规律仍然没有定论。
不过她对这项工作持谨慎态度。人工除霾是科学试验,是一种全新的探索,王迎春说,之前我们做过局部地区的消雾,但对于大范围的消除雾霾来说,其效果怎样还都是未知的。
据媒体报道,此前就有气象专家表示,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的主要方式是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雾,但雾霾条件下人工增雨的难度较大。在昨日上午的北京市政协小组讨论会上,王迎春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市气象局代管的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正在筹备人工消除雾霾的科学试验。
但是距离达成能够推动这项工作前进的有效机制,还有一段距离。在12月18日的全市气象现代化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表示,本市将开展人工消减雾霾科学试验。昨日,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副局长王迎春透露,本市的人工消除雾霾科学试验正在处于筹备阶段在过去的一年中,她表示市气象局已经和市环保局建立了会商机制,双方联系更加紧密。
人工消除雾霾的工作,已经在大气污染的背景下进入了市气象现代化工作的议程中。昨日,市气象局副局长王迎春确认了这一消息。
其次,对于区域性复合型污染形成的机理、迁移规律仍然不清楚,污染源来自何方、迁移规律仍然没有定论。在12月18日的全市气象现代化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表示,本市将开展人工消减雾霾科学试验。
在昨日上午的北京市政协小组讨论会上,王迎春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市气象局代管的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正在筹备人工消除雾霾的科学试验。最后,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技术,缺乏持续、系统、深入的研发。
昨日,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副局长王迎春透露,本市的人工消除雾霾科学试验正在处于筹备阶段。目前或许会在极为特殊的局地雾霾的情况下,对能见度做一些试验,但采取人工方式缓解大范围雾霾的可能性很小。针对这些问题,她建议建立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科研合作和协作机制。但是距离达成能够推动这项工作前进的有效机制,还有一段距离。
王迎春表示,首先,由于设备仪器和技术方法的不同,各部门对大气污染的检测数据都不能统一,比如本市2012年年均pm2.5浓度值,环保、气象、大学、科学院得出的浓度数据都不尽相同,监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不过她对这项工作持谨慎态度。
大气治污,部门联动是王迎春在去年政协会议上就提出的建议。具体的措施,比如从国家层面设立专家委员会,建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研发基金,还有就是整合目前环保、气象、研究院所和高校等研发力量,避免各自为政的现状,形成合力。
据媒体报道,此前就有气象专家表示,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的主要方式是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雾,但雾霾条件下人工增雨的难度较大。人工除霾是科学试验,是一种全新的探索,王迎春说,之前我们做过局部地区的消雾,但对于大范围的消除雾霾来说,其效果怎样还都是未知的。
评论留言